魯菜是不是八大菜系之首,可能爭論不休,但孔府菜是魯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則無庸置疑。千百年來到山東魯地的文人墨客,無不以一嚐「孔府宴」為嚮為往,好吃如吃貨的我,自然萬不可能錯過!
但博大精深的孔府宴該怎麼點呢?
四糕點、 四拼盤,該是那八件?
紅棗人蔘煲甲魚,這這這第一道迎賓宴,就這麼猛,可真是讓客人感到受寵若驚......。
「魯壁藏書」居然是一道菜中菜,打開論語後,又變成另一道孔府宴「金玉滿堂」。
雞湯裡居然有大小兩隻雞,這道料理叫什麼名字?
孔府家常菜中,光蝦仁料理就多達幾十種,上的居然是台灣也吃得到的蝦料理。
松鼠魚不是鮮幫菜嗎,這會兒怎變到孔家的菜桌上?
《論語‧鄉黨篇》有言:「割不正不食」說的是那道台灣人吃到不想吃的料理?
1500年歷史的孔府烤鴨,到底和只得600年左右北京烤鴨,到底有何不同?又為何會被老佛爺賜名「戴雙眼花翎」?
名菜「陽關三疊」疊的是什麼?嫩白菜葉為什麼拿去炸?
北京的煎餅果子到底是不是,學自齊魯山東雜糧煎餅果子
這一切的一切,都在山東曲伴大酒樓裡得到解答。
這一篇,光是查、對這些菜名就頭昏腦漲...